.:.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汉朝有投降匈奴的官员吗,他们后来都怎样了[6P]
本頁主題: 汉朝有投降匈奴的官员吗,他们后来都怎样了[6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活好水多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06
威望:102 點
金錢:100715 USD
貢獻:5900 點
註冊:2023-10-12

汉朝有投降匈奴的官员吗,他们后来都怎样了[6P]




老话说人上一百,百人百姓,人过一千,千奇百怪。就是说这个林子大了,难免什么鸟都有。你比如说难免会有投降派,投降派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三段论。

“因为弱小,所以需要发展;因为需要发展,所以需要和平;因为需要和平,所以必须投降。”

以投降而求和平,这种想法显然是有大问题的,君不知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当然,投降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譬如西方的投降思想,他们认为在战场上,如果士兵听从上级指挥,但由于错误的指挥,陷入了被包围且突围无望,难以完成战略目标的情况下。此时士兵是可以选择投降的,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士兵听从祖国的号召,在战争的过程中以生命为赌注去出生入死的工作,而等到个人的努力无法挽回国家的利益,何必要求士兵白白牺牲呢?保存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消灭敌人,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允许士兵主动的投降,但是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允许士兵被俘,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当然指挥官要为此负责,普通士兵则可以免除罪罚。

总而言之,投降一事,既有毫无荣耀可言的为了谋求个人的蝇头小利而选择出卖国家利益的纯粹的投降,也有弹尽粮绝无可奈何的悲情式的投降。

 
上图_ 西汉 匈奴版图



投降这种事,历朝历代都有发生,就拿汉匈大战来说。

当时自诩文明的汉朝有没有投降匈奴的官员?那当然是有的,在这批人里,有的是受到皇帝猜忌或者遭受国内各种原因的迫害不堪忍受之下投降,有的是为了匈奴给出的利益主动投降,有的是因为出使匈奴结果被扣留而选择投降,还有兵败如山倒被俘虏后投降的将军。

这些人后来都怎么了呢?

关于汉匈大战的历史,可谓是众人耳熟能详,在冒顿单于手上走向强盛的匈奴成功统一了北方草原,东胡、肃慎、月氏、乌孙、楼烦、林胡、丁零、坚昆,这些原本匈奴周边的势力纷纷向匈奴表示臣服,兵强马壮的匈奴自然威逼刚刚建立的汉朝,随着几代汉皇的忍辱负重,汉武帝时期大汉兵强马壮,开始了对匈战争,汉匈之间的大战断断续续打了两百年,最终以匈奴的败亡为结局。

但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最终胜利的汉朝,其不少官员却投降过匈奴。

 
上图_ 韩信(?-前196),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



譬如说汉初八大诸侯王之一的韩王信,就率部投降了匈奴,自己的国都马邑也是双手奉上,彼时的情况是如此,韩王信的封地被匈奴包围,韩王信自知不敌,多次派遣使者求援,汉朝这边则因为知道韩王信派遣多名使者而怀疑韩王信已经通匈,再加上原本刘邦就一直猜忌韩王信,于是韩王信一咬牙就投降了匈奴。

这位韩王信也算是高级人才,跟随刘邦东征西战,军事技能其实还是过硬的,于是在匈奴这一方也算高级人才,为匈奴带兵。可惜瓦罐不离井中破,将军难免阵上亡。这位仁兄在对汉作战失利,被人阵斩于场上。其子孙在前166年再次归降汉朝。

不过,韩王信回应汉朝招降的信件,确实有几分真情实意,“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上图_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韩王信只是众多投降者中的一员,纵观整体,汉朝官员投降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

一是汉初,也就是汉高祖统治时期,代表人物有韩王信、燕王臧荼、燕王卢绾等等,其原因是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其实主要是刘邦一心想着铲除异性诸侯王。

二是汉中,也就是汉武帝统治时期,代表人物有雁门尉史、赵信、李陵、李广利等等,主要原因是战败或受政治猜忌。

三是西汉末,主要就是王莽统治时期,陈良、终带、韩玄、任商出投匈奴,主要原因是王莽对西域匈奴两方面比较错误的处理。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投降者地位其实非常悬殊,身份也不尽相同,地位最低的仅仅是个小小的尉史,身份高的却有天子之下万人之上的诸侯王。

这批人有的是外戚,比如说李广利,此人当年可谓是深受器重,多次担任讨伐匈奴的统帅,因功受封“海西候”,是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有的是宦官,比如说中行说。有的则是高级的军事将领,比如韩王信、李陵等等。还有的是边境的基层官员,匈奴入侵时投降,比如说李绪和雁门尉史。最后则是被长期扣留无奈投降的出使使者,比如说卫律。

 
上图_ 李陵(前134—前74年)



这些人投降的后果是什么呢?

答案是身败名裂,遗祸家人及亲友。

比如说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国内,汉武帝亲自下令,杀害了李陵的母亲和妻子女儿,就连替李陵辩解的司马迁都被施以宫刑。李家更是身败名裂,陇西的士人曾经为李家服务过的都以此为人生污点。

韩王信就更不用说了,在汉匈大战初期匈强汉弱的情况下都纷纷战死了,可想而知汉军是怎么针对他们的。还有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广利,作为顶级外戚,家里面说灭门就灭门了。

 
上图_ 李陵在匈奴的位置



不过这批投降匈奴的人,在匈奴反而挺受器重的。比如说卢绾原本是燕王,在匈奴是东胡卢王,还是王爷。避免匈奴损失惨重的雁门尉史更是被封为“天王”。李陵是右校王,卫律是丁零王,而且这俩人更是“常在单于左右”,显然是恩宠有加。之后投降的李绪和李广利,更是“位在李陵之上”“荣宠更甚卫律”。甚至为了地位而互相勾心斗角,李广利就是在卫律的撺掇下被匈奴处死。

总的来说,由汉而匈的各个官员,投降的类型大致上主要是被迫投降和主动投降两类,虽然两者都受到单于器重,但前者往往会更有愧疚感并产生外族被利用的痛苦之感,其内心深处往往向往着有朝一日南归大汉。譬如说韩王信由于在外被重重包围,在内又受到皇帝猜忌,最终迫于无奈投降匈奴,并且为匈奴带兵与汉室作战。但仍有思归之心,这种意识甚至影响到其子孙,在韩王信战死之后,其子带其部南归汉室。

同时期的燕王卢绾完全是韩王信的翻版,在被樊哙主动攻击之后,卢绾仍旧想着有朝一日亲自向刘邦解释,直到得知刘邦病死,自知难以洗清冤名,这才投降匈奴。但投降匈奴之后,卢绾依旧思念南归,因此,在卢绾病死之后,其妻子就投降汉朝。

 
上图_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



站在我们后人的角度来看,这批投降的官员,虽然有所为人不齿,但他们一来积极的参与匈奴政治军事建设,提高了匈奴的文明开化程度,并且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进程。



赞(3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20 01:3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1-17 12:49